哪些患者教我的事
自工作以來,無論是機緣巧合也好,職責(zé)所在也罷,我常會碰到形形色色的患者,而其中的大部分,都與“求助”脫不開干系。下面我所說的三段故事,分別來源于三個患者。他們本應(yīng)受著病痛的折磨而苦不堪言,卻在不知不覺間,讓我見到與疾病抗爭過程中的那些不可拋棄的堅持和人性的美好。不可減損意志:
一根可能被壓彎的脊梁
彼時我剛剛?cè)肼?,正在三樓門診部東張西望找選題,卻突然被一個聲音擋住了去路?!巴荆蚁胝埬銕蛡€忙,可以嗎?”循聲望去,一頭花白的頭發(fā)臉上架著的一副顫巍巍的金絲眼鏡顯示出他知識分子的身份。他說:“我姓湯,你們這有沒有條件好點的病房?”得知高干病房要有相應(yīng)資格,他一邊出示了資格證書,一邊和我談起他的故事,由于患了腸胃炎,現(xiàn)在他骨瘦如柴。
別看湯老皺紋滿面、頭發(fā)花白,他其實還不到60歲。身邊那位看似他女兒的阿姨實際是他的妻子。作為新中國最早一批出國的杰出人才,湯老早早地就在迪拜開始了生物研究。然而,事業(yè)順風(fēng)順水的他,卻在幾番思忖下,決心放棄大好事業(yè)回國。疾病折磨著他的身體卻不能消磨他的意志掩蓋他的靈魂。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執(zhí)拗地固守著曾經(jīng)的輝煌,雖然陳舊,卻也是病痛中象征希望的救命稻草,將他帶離疾病的窠臼,哪怕僅是瞬間的快樂也好。金絲眼鏡后折射出他眼中不容錯認的鋒芒,那是超越破敗軀殼之外的智慧與理想之光。
不可喪失尊嚴:
你是我的眼
初見他是在眼科病房,我?guī)е浾呷ゲ稍L。他叫施運喜,她叫吉兆化,夫妻雙盲。此次入院是為了他們剛剛出生的孩子:僅僅5個月大的嬰兒施宏助。由于患有先天性白內(nèi)障和小眼球,小宏助生下來就很難見光。
雙盲夫妻,如何養(yǎng)育孩子?我見到他們的第一眼,就想要問。不要說雙盲了,就是尋常夫妻,初為人父母也該是慌亂的。而作為日常生活曾需要仰仗他人的盲人,做出生兒育女的決定也不得不說是一種豁出去的果敢。
然而,你能看出他們很幸福。作為一個父親,施運喜對孩子的親近無可比擬。他的臉上,還蕩漾著初為人父的喜悅,雖然看不見,可他的手卻總是習(xí)慣性地輕撫著孩子的面龐,用觸摸去感知這個小生命的長度、用雙手去感知他的重量,聽見別人說孩子長得像他也會會心一笑。我想,即使人礙于病痛,也不可喪失尊嚴。像雜草在風(fēng)雨中扎根堅強,就像我們在苦難之中微笑就像我們在悲傷當中祈禱。不論能否治愈,都能堅強地昂首活著。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1020200098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