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術期心律失常的處理
圍術期病人發(fā)生心律失常,你是否會手足無措?
圍術期心律失常的處理原則
?、偈紫葢_診各類心律失常,再尋找其發(fā)生原因及相關誘因。
?、趯乐囟<吧男穆墒С杆偬幚?,避免其惡化。上述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早、室早R-on-T現(xiàn)象、室性心動過速、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及室率緩慢的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和室顫;
?、蹜匾暟槊黠@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心律失常的處理,維持正常竇性心律或適宜的心室率。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處理
?。ㄒ唬└]性心動過速
治療重點:①尋找并消除病因,給予適當鎮(zhèn)靜劑;②伴有心衰時,選用洋地黃類藥物;③若竇率持續(xù)>130 次/分且合并低血壓,為防止心肌耗氧量急增,可給予:A.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3~5 mg,艾司洛爾10~30 mg稀釋后靜脈緩注);B.鈣拮抗劑(維拉帕米5~10 mg靜脈緩注)。
?。ǘ╆嚢l(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絕大部分為房室結內折返,或原有WPW綜合征或有隱匿性房室束旁路間引發(fā)的折返激動,其次為房室折返、竇房折返、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治療目的在于中止折返,呈短陣發(fā)作時可自行中止,若心率持續(xù)>160 次/分,可使血液動力學惡化,應積極處理。
1.心率快伴血壓下降者,可用去氧腎上腺素5~10 mg或甲氧胺10~20 mg稀釋后靜脈緩注。
2.伴有心衰而無WPW者,以洋地黃類藥物首選。
3.合并WPW綜合征者,給予:①普羅帕酮;②氟卡尼1~2 mg/kg,于5~10分鐘內靜脈注射;③乙胺碘呋酮。
4.當藥物療效不佳而病人禁忌電復律時,可給予心得安1~2.5 mg,稀釋后靜脈緩注。
5.經食道心房調搏治療;用超速起搏和/或程控刺激,阻斷房室結內或旁路束(WPW綜合征)折返而終止室上速。
(三)房撲與房顫
治療目的在于控制心室率轉復心律。洋地黃類藥物在控制室率、改善循環(huán)、糾正和預防心衰方面療效肯定,圍術期還應排除缺氧、二氧化碳蓄積、貧血、低鉀或低鎂血癥等情況。
1.心室率<100 次/分、心功能代償好的房顫可暫不處理。
2.心室率>100 次/分且有心功能不全時,可選西地蘭0.4~0.8 mg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2小時后追加半量。
3.心室率<180 次/分,無明顯心功能不全時,除西地蘭外,還可給:①乙胺碘呋酮;②普羅帕酮;③艾司洛爾;④維拉帕米。
4.心室率>180 次/分 伴嚴重血液動力學障礙,且藥物治療無效時,需選用同步電擊除顫。房撲藥物治療與房顫相同,但劑量需要大,療效不及房顫,必要時亦可選用同步電擊復律。
?。ㄋ模┦倚栽绮?br/>
是麻醉、手術中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由多種原因誘發(fā)。
治療首先應糾正誘因,室早<5 次/分可暫不處理。
而 Lown 分級Ⅲ 級以上的復雜室早(頻發(fā)、多源、成對、R-on-T或R-on-P型)具有誘發(fā)室速、室顫的危險,應立即處理:
①首選利多卡因1~2 mg/kg稀釋后靜脈緩注,或慢心律靜注;
?、谌襞c低鉀或洋地黃有關,可補充鉀鹽或硫酸鎂。
(五)室性心動過速
屬嚴重心律失常,應一面緊急治療,一面尋找病因,并做好電擊除顫的準備。
1.當頻率<200 次/分但尚無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時,給利多卡因50~100 mg靜脈推注,每5~10分鐘一次,總量<4 mg/kg,隨后1.5~2 mg/min恒速滴注,總量<3.0 g/d。亦可給慢心律(100~200 mg稀釋后于5分鐘內靜脈注入,5~10分鐘后重復50~100 mg)。
2.如利多卡因治療無效,可用普魯卡因酰胺25~50 mg/分靜注,直至轉復為竇律或總量達1g。室性心動過速中止后,以1~4 mg/分靜滴維持24~48小時,24小時總量<3 g,出現(xiàn)嚴重低血壓時則用血管收縮藥處理。
3.對洋地黃中毒所致者,可給苯妥英鈉100 mg/5~10分鐘靜脈注射,一般用量達150~250 mg為宜。
4.若室速誘因為交感神經-腎上腺興奮,則可給心得安靜注,每次<2~3 mg,但有心衰、低血壓、支氣管哮喘時禁用。
5.當頻率>200次/分,伴發(fā)生室顫危險者,應首選同步直流電轉復心律,成人體內轉復電能為10~30 J,兒童為3~5 J。頻率過速、心室波酷似室撲形狀者,應用非同步電擊復律。
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雖較罕見,但易發(fā)展成室顫,其治療方法如下:
①提快基本心率、減少復極離散度,給異丙腎上腺素(0.2 mg溶于 5%~10% 葡萄糖溶液100 ml),使室率達100 次/分以上。若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除上述治療外還需安裝起搏器。
?、诘外洝⒌玩V所致者,補充氯化鉀和硫酸鎂。
?、巯忍煨訯-T間期延長綜合征伴反復尖端扭轉室速者,可施行左側交感神經切除及β受體阻滯劑治療。
?、芙?IA、IC 及 Ⅲ 類抗心律失常藥,可試用 IB 類及 Ⅱ 類抗心律失常藥。
?。┦覔渑c室顫
最有效的處理是緊急非同步直流電除顫。對室顫波細小者,可心腔或靜脈內注射腎上腺素0.5~1 mg,使室顫波增大,易于除顫成功,當除顫未成功或復發(fā)時,可加大電能重復除顫。
一旦除顫成功可用利多卡因或乙胺碘呋酮治療。
二、緩慢型心律失常的處理
?。ㄒ唬└]緩、竇房阻滯及竇性停止
首先應消除誘因,如迷走神經亢進、低氧血癥、藥物(麻醉性鎮(zhèn)痛藥、β受體阻滯劑等)影響等。
對一過性竇緩或竇房阻滯可暫不處理。
成人心率<60 次/分,小兒<100 次/分,應靜脈注射阿托品(成人0.5~2 mg,小兒0.02~0.05 mg/kg)或異丙腎上腺素(1 mg加入葡萄糖溶液250 ml內)靜脈滴注,合并低血壓者可與多巴胺合用。
若藥物治療不滿意,可采用臨時心外膜電極按需起搏器治療(成人心率維持在90~100 次/分,小兒為100~200 次/分)。
?。ǘ┓渴覀鲗ё铚?br/>
?、?度或Ⅱ 度房室傳導阻滯但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者可不予處理,Ⅱ 度伴血流動力學障礙或 Ⅲ 度房室傳導阻滯,可先用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或與多巴胺合用。
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若阻滯部位在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下(呈室性逸搏),則只能用異丙腎上腺素提高心率,阿托品無效。
對 Ⅲ 度房室傳導阻滯,有 QRS 增寬或明顯低血壓者,或病竇患者,均應盡早安裝心外膜起搏器。
?。ㄈ┦鲗ё铚?br/>
無論是原有或新發(fā)生的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左前或左后分支)傳導阻滯,只要心率在正常范圍,且無血流動力學變化,不需特殊處理。
當并發(fā)室早、室速時可用相應抗心律失常藥。出現(xiàn)雙束支、三分支傳導阻滯時,應盡快安裝臨時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