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8條黃金法則
這8個法則,經(jīng)過專家和教練的測驗,逐漸上升為理論,而理論后來又被人們接受為常識。跑步時遵守它們,你能遠離跑步傷害,跑得更健康。1. 10%法則
每周增加的訓練量最好不要超過10%。
《跑者世界》編輯Joe Henderson和跑步專欄作家Joan Ullyot在上世紀80年代率先普及了“10%法則”。
Joan Ullyot認為:如果跑者的訓練量增加太快,容易受傷。
例外:在休息一段時間后,如果要重啟跑步計劃,那么你每周的訓練量增加幅度可以超過10%,直到接近你的常規(guī)訓練量。
2. 2小時法則
飯后2個小時再跑步。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兩個小時已足夠讓胃內(nèi)的食物消化。如果你等待的時間不夠長,食物將得不到適當?shù)南?,從而有可能引發(fā)腹脹甚至嘔吐等癥狀。
例外:一般情況下,如果吃得不多,那么進食90分鐘后就可以跑步了。如果你吃的是大餐,那就耐心地等待3個小時吧。
3. 10分鐘法則
跑步前走路10分鐘,跑步結束后也是如此。
熱身運動可以逐漸增加血液流動的速度,提升核心肌肉溫度,從而使你的身體做好鍛煉準備。
結束運動更不可忽視,急??赡軙鹜炔刊d攣、惡心、頭暈或者昏厥等癥狀。
例外: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熱身時間可以少于10分鐘。
4、2天法則
如果跑步時受傷,那么你需要休息兩天。
身體某些部位連續(xù)兩天感到疼痛,是受傷的先兆。
即使是完全休息五天,也不會對你的健康水平產(chǎn)生很大影響。
例外:如果休息了一段時間后傷勢仍不見好,去看醫(yī)生吧。
5. 碳水化合物法則
飲食方面加強對碳水化合物的重視。多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讓你在跑步時充滿能量。
6. 睡眠法則
每跑一公里,睡眠應增加1分鐘。
如果一周跑30公里,每晚應多睡半個小時。
睡眠不足對訓練有負面影響,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7.5—8小時的睡眠,所以長距離跑步后,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7. 新鞋法則
跑完500—600公里后,要換雙新鞋。
在鞋子磨損很厲害之前,買雙新鞋交替著穿。不要等到唯一的一雙鞋變得破舊不堪后再換。
例外:鞋子的磨損率主要取決于鞋子的類型、人的體重、步伐以及路面情況等。
8. 10度法則
跑步時,穿衣保持的溫度要比溫度計顯示的溫度高10攝氏度。
換句話說,當你跑到一半的路程時,你的體溫感到仍在上升,這意味著你選對了穿著的厚度。
在冷天,新的柔軟緊身衣很輕,很暖和,而且透氣。天熱的時候穿一件比較輕的貼身衣物,方便汗液蒸發(fā)。
例外:如果氣溫不低于21攝氏度,那就要穿最輕薄、顏色亮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