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擴張的治療
1.保持呼吸道通暢(1) 體位引流:患肺位置抬高,引流支氣管開口向下,使痰液流入大支氣管和氣管,經(jīng)咳嗽而排出。如病變在下葉,患者俯臥,前胸靠近床沿,兩手撐地,頭向下進行深呼吸和咳痰??赏瑫r拍背以提高引流效果。
(2) 祛痰劑:有助于幫助恢復纖毛擺動功能,并使黏稠痰液變稀薄,有利于咳出。
(3) 纖維支氣管鏡引流排痰: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尤其對那些經(jīng)體位引流,但痰液仍不能排出的患者。
(4) 支氣管擴張藥:適當給予支氣管擴張藥解除氣道痙攣有利于痰液排出,如口服氨茶堿、B2受體激動藥;亦可吸入B2受體激動藥。
2. 積極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jù)感染細菌的種類以及對肺組織和氣道分泌物的穿透力而定。
病情較輕者以口服為主,較重者采用靜脈用藥。 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局部灌洗后,注入抗生素可有顯著療效。
3.并發(fā)咯血的處理 支氣管擴張癥常并發(fā)咯血,咯血量從痰血、數(shù)口到十幾口或大咯血。大咯血的定義尚無定論,一般認為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即為大咯血,或24h咯血量大于500ml為大咯血。實際上對咯血量的估計不應拘泥于數(shù)字,應當結合病人的狀況,如面色、脈搏、呼吸、血壓和發(fā)紺等。
(1) 止血藥物:
① 一般止血藥物通常通過改善出凝血機制、毛細血管及血小板功能而起作用,實際上常見的咯血并非或不完全是因上述機制,故它們的治療效果并不確切,因此不能作為治療咯血的主要方法。
中藥包括云南白藥和各種止血粉。
② 垂體后葉素:具有強烈的血管收縮作用。對大咯血,通常主張12~24h連續(xù)用藥,避免僅單次大劑量用藥,有效后逐漸減量。高血壓、冠心病和妊娠者慎用。
(2) 血管擴張藥:該類藥物止血機制包括:
① 擴張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和肺嵌楔壓,減少肺血流量;
② 使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降低,肺血管床的血液流向肢體,起到內放血作用。
(3) 纖維支氣管鏡:對出血并不急驟的部分患者可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對出血灶滴入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
(4)支氣管動脈栓塞術: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作為治療咯血的一種有效手段,其適應證廣泛。
一般認為,任何支氣管咯血,經(jīng)內科治療無效,懷疑出血來自支氣管動脈,而無血管造影禁忌證者,均可考慮行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尤其適用于急性致命性大咯血的急救;長期反復咯血的治療以及咯血基礎病變廣泛,肺功能低下,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的治療。具體方法為:經(jīng)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顯示異常擴張、體-肺動脈交通及造影劑外滲,均提示為病變的支氣管動脈,可采用吸收性明膠海綿、氧化纖維素等將可疑病變動脈盡可能全部栓塞。
支氣管動脈栓塞的遠期療效受患者術前咯血基礎病變嚴重程度,以及術后感染控制等因素的影響。由于病變廣泛的支氣管擴張不可逆程度高,參與病灶區(qū)供血的異常血管豐富,有時肺動脈亦可能參與出血,因此難免栓塞不完全。另外支氣管的嚴重扭曲、畸形,痰液引流不暢,感染持續(xù)不愈以及局部支氣管動脈側支循環(huán)易于重建等,均可使咯血復發(fā)。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作為治療咯血的一種創(chuàng)傷性技術,其副反應和并發(fā)癥也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主要為脊髓動脈栓塞,可造成脊髓橫斷性損傷。
4.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肺是根治支氣管擴張的唯一方法。
具體手術指征要依據(jù)胸片情況及肺功能檢查結果而定。
適應證為反復呼吸道急性感染和(或)大咯血,病變范圍小于二葉肺,藥物不易控制,年齡40歲以下,全身狀況好,可根據(jù)病變范圍做肺葉切除術。對于雙側廣泛支氣管擴張手術與否一直存在爭議。對已并發(fā)肺氣腫或年老體弱者,估計病變切除后,將導致嚴重呼吸功能損害者,不宜手術。對反復大咯血而不能耐受手術,經(jīng)行支氣管動脈造影確定血管病變后,可行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