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淋巴瘤君
淋巴瘤是一種血癌,字面理解就是源自淋巴細胞的惡性腫瘤。1832 年一位叫 Thomas Hodgki 的前輩解剖了 7 具死于腹腔淋巴結(jié)腫大、脾臟腫大的尸體,在尸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體積較大而獨特的瘤細胞,即 Reed-Sternberg 細胞,后來就以他的名字將此疾病命名為「霍奇金?。℉D)」。
淋巴細胞有很多種,淋巴瘤也就有很多種,沒被「老霍」歸類的就被歸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這種分類方法非常之粗暴簡單,但是隨著人們對淋巴瘤的不斷認識,NHL 也就有了更科學更詳細的分類。
亞太地區(qū),NHL 發(fā)病率遠高于霍奇金病,而且惡性程度更高,預后更差。
危險因素
任何增加疾病或死亡發(fā)生的可能性因素都叫危險因素。危險因素會增加癌癥的風險,但不是有危險因素就一定會得癌癥。
目前尚不能清楚地解釋為什么有的人會患淋巴瘤,但具有以下危險因素的人群可能較常人更易罹患淋巴瘤。
1. 腫瘤家族史
直系親屬中已患過 NHL 的人發(fā)生 NHL 的幾率高于健康人群的兩倍,有其他腫瘤家族史的人發(fā)生惡性淋巴瘤的幾率也會提高。
2. 感染
病毒和細菌感染在淋巴瘤的發(fā)病中占了重要角色。比如 EB 病毒,HTLV-1 病毒,幽門螺桿菌、HIV 病毒的感染與某些特定的淋巴瘤息息相關。
3. 免疫功能低下
惡性淋巴瘤容易發(fā)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器官移植后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這些都會增加惡性淋巴瘤的風險。
4. 環(huán)境因素
放射性物質(zhì)、化學藥品、溶劑燃料可增加惡性淋巴瘤的風險。
最近的天津海港爆炸事故真是觸目驚心,別說增加罹患淋巴瘤風險了,現(xiàn)場存放的 700 噸氰化鈉就可殺死 70 億人。
臨床癥狀
NHL可出現(xiàn)很多癥狀,常見的有:
1. 淋巴結(jié)無痛性腫大
一般表現(xiàn)為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表淺淋巴結(jié)的腫大,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深處的淋巴結(jié)腫大,如腹腔淋巴結(jié),這些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才可看出。
2. 食欲不振
部分惡性淋巴瘤可侵犯肝脾,出現(xiàn)腹脹腹瀉,食欲不振等癥狀。
3. 侵犯其他器官
當其侵犯到呼吸器官時可能會有氣喘、咳嗽、呼吸困難或咳血等癥狀;
當其侵犯消化道時可能會有胃腸道出血,解血便、黑便、腹痛等表現(xiàn);
當其影響到骨髓系統(tǒng)時會有疲倦、虛弱、易出血、抵抗力下降等表現(xiàn)。
4. 全身性癥狀
患者有時會有發(fā)熱、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統(tǒng)稱為 B 癥狀。
治療方法
淋巴瘤的預后并不差,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治愈。NHL 病情較復雜,治療難度更大,霍奇金淋巴瘤的 5 年生存率在 70% 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約在 40% 左右。
目前 NHL 主要有下面幾種治療方案。
1. 化療
化療藥物可殺死癌細胞,但也可能殺死一些正常的細胞,如血細胞。
因此,化療可能會導致一些并發(fā)癥,如貧血、患者更容易受感染等。尤其是白細胞低、骨髓抑制期間最令人擔心,因為這也是最容易受感染并威脅患者生命的時期。
2. 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主要指的是單克隆抗體。這些是特殊的蛋白質(zhì)分子,可通過細胞表面標志物與某些淋巴瘤細胞融合,并在過程中殺死淋巴瘤細胞,例如利妥昔單抗用于含有 CD-20 標志的 B 細胞淋巴瘤。
3. 干細胞移植
干細胞移植可用來治療淋巴瘤,通常適用于復發(fā)病例或難治病例。
它也稱為高劑量化療,原則是用高劑量的化療來根除或克服頑固的淋巴瘤細胞。治療過程使用干細胞來「搶救」患者,以迅速扭轉(zhuǎn)高劑量化療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