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牙癥
氟牙癥又稱氟斑牙或斑釉牙。氟牙癥是色素牙的一種,牙齒呈黃色損害,為慢性氟中毒早期在口腔的表現(xiàn)。氟牙癥具有地區(qū)性,是一種典型的地方病。氟主要損害牙釉質發(fā)育期牙胚的造釉細胞,因此,過多的氟只有在牙發(fā)育礦化期進入機體,才能發(fā)生氟牙癥。若在6、7歲之前,長期居住在飲水中氟含量高的流行區(qū),即使日后遷往他處,也不能避免以后萌出的恒牙受累;反之則不出現(xiàn)氟牙癥。病因
飲水高氟區(qū)。一般認為水中含氟量以1ppm(1mg/L)為宜,該濃度能有效防齲,又不致發(fā)生氟牙癥。但個體因素及其他生活條件,對氟的感受性也有一定差異。飲用水是攝入氟的一個最大來源,水氟攝入是按:人的年齡、氣候條件以及飲食習慣而綜合決定的。我國現(xiàn)行水質標準氟濃度為0.5~1ppm應是適宜的。
食物中氟化物的吸收,取決于食物中無機氟化物的溶解度,以及鈣的含量。如果加入鈣的化合物,則氟的吸收就顯著減少。這說明含氟量過高,并不是造成氟牙癥的惟一原因,因為水中含氟量稍高的地區(qū),不是人人皆罹患此癥。能否發(fā)生氟牙癥還取決于是否有過多氟進入人體。其他誘因:
1.使用含氟牙膏雖能有效防治齲齒,但同時具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當,易導致氟牙癥。
2.氟的防齲作用與產(chǎn)生毒性之間的界限很小,攝入過量的氟會使牙齒產(chǎn)生一些斑點,這就是氟牙癥。嚴重時可使牙齒變黃,表面粗糙,容易缺損。
3.對于吞咽控制能力還不完善的兒童,誤吞含氟牙膏就會增加氟的攝入量,而過量的氟則容易導致氟牙癥。
臨床表現(xiàn)
1.氟牙癥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
是在同一時期萌出的釉質上有白堊色到褐色的斑塊,嚴重者還并發(fā)有釉質的實質缺損。臨床上常按其輕、中、重度而分為白堊型(輕度)、變色型(中度)和缺損型(重度)三種類型:
(1)白堊型(輕度) 牙面失去正常光澤,出現(xiàn)不透明斑塊;
(2)變色型(中度) 牙面出現(xiàn)黃色、黃褐或棕褐色;
(3)缺損型(重度) 除上述改變以外,牙面還出現(xiàn)淺窩或坑凹狀缺損,或因磨損使牙失去正常外形。
這三種表現(xiàn),按牙面所罹患面積又可分為:輕度為<1/3;中度為l/2~2/3;重度為全部牙面。
2.多見于恒牙
發(fā)生在乳牙者甚少,程度亦較輕。這是由于乳牙的發(fā)生分別在胚胎期和乳嬰期,而胎盤對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因此,氟牙癥一般均見于恒牙,但如氟攝入量過多,超過其篩除功能的限度時,也能不規(guī)則地表現(xiàn)在乳牙上。
3.對摩擦的耐受性差,但對酸蝕的抵抗力強。
4.嚴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
可有骨骼的增殖性變化,骨膜、韌帶等均可鈣化,并從而產(chǎn)生腰、腿和全身關節(jié)癥狀。急性中毒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瀉等。由于血鈣與氟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鈣,引起肌痙攣、虛脫和呼吸困難,以致死亡。
根據(jù)Dean分類法,對某地區(qū)受檢者的病損程度確定一個相應的等級,并用數(shù)字來表示該受檢者所屬等級,然后在分別計數(shù)的基礎上,計算該地區(qū)群體的氟牙癥指數(shù)。
診斷
1.詢問在牙齒發(fā)育期間是否居住在飲水高氟區(qū)。
2.檢查牙面染色及缺損情況。
3.病變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
鑒別診斷
本癥主要應與牙釉質發(fā)育不全相鑒別。
1.牙釉質發(fā)育不全白堊色斑的周界比較明確,而且其紋線與牙釉質生長發(fā)育線相平行吻合;氟牙癥為長期性的損傷,故其斑塊呈散在的云霧狀,周界不明確,并與牙釉質生長發(fā)育線不相吻合。
2.牙釉質發(fā)育不全可發(fā)生在單個牙或一組牙;而氟牙癥發(fā)生在多數(shù)牙,尤以上頜前牙多見。
3.氟牙癥患者有在高氟區(qū)的生活史。
治療
皓齒美白技術
Opalustre是一種碳化硅顆粒的6%鹽酸及碳化硅顆粒。這種組合在輕微機械打磨的同時通過化學作用去除著色。OpalCups插銷狀鬃毛刷拋光杯與Opalustre微打磨技術合用有利于更加深入的治療并減少飛濺。OpalCups完成拋光杯都要經(jīng)受熱壓消毒作用,有一定的使用周期。
使用
使用Opalustre糊劑及OpalCups拋光杯快速去除深度小于0.2mm的釉質脫鈣缺損。研磨糊劑是氟斑牙牙釉質斑點導致的表面白色及棕色脫鈣的理想選擇。
Opalustre中含有碳化硅微粒
化學和機械打磨形成的自然表面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1020200098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