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來癬至
曾文軍 主任醫(yī)師 東莞市常平醫(yī)院炎炎夏日,又潮又熱,汗流浹背。令人討厭的“癬”又如約而至,那么,“癬”到底是什么呢?其實,老百姓所說的“癬”一般是指真菌感染性皮膚病。臨床上夏天常見且容易加重的“癬”有體股癬、手足癬、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性毛囊炎、念珠間擦疹等。下面就其臨床特點及防治要點簡談談。
【各癬特點】
1,體股癬:基本損害為鱗屑性環(huán)狀或多環(huán)狀紅色斑片,境界清楚,皮損邊緣不斷向外擴展,中央趨于消退或有色素沉著,邊緣可分布丘疹、丘皰疹和水皰,伴有瘙癢。
2,手足癬:臨床分為水皰鱗屑型、角化過度型、浸漬糜爛型,但有時幾型并存或相互轉變,多伴瘙癢。分別表現(xiàn)為深在水皰、鱗屑;角質增厚,表面粗糙脫屑,紋理加深,易發(fā)生皸裂、出血;趾間浸漬發(fā)白,表面松軟易剝脫露出潮紅糜爛面、裂隙。長期不愈易繼發(fā)細菌感染。
3,花斑糠疹:俗稱“汗斑”。好發(fā)于頸、軀干、上臂、腋窩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嬰兒額部常見。典型皮損為褐色、淡紅色、淡黃色、白色圓形或類圓形斑疹,表面覆以糠秕狀鱗屑。
4,馬拉色菌性毛囊炎:好發(fā)于胸背、頸部等部位。典型皮損為半球形毛囊性丘疹、丘膿皰疹或小膿皰,直徑2~4mm,周邊有紅暈,可擠出粉脂狀物質,常數十至數百個密集或散在分布。
5,念珠間擦疹:好發(fā)于腹股溝、頸部、會陰、腋窩、乳房下、指間等皺褶部位。皮損為局部潮紅、浸漬、糜爛,界限清楚,邊緣附著鱗屑,外周常有散在炎性丘疹、丘皰疹及膿皰。自覺瘙癢或疼痛。
【防治要點】
避免高溫、及時洗澡;注意保持皮膚干爽清潔,鞋襪透氣性良好;手部避免洗滌物品損傷(可用防護手套);患病后要徹底治療;不與患者共用鞋襪、浴盆、毛巾、腳盆。
治療選用抗真菌藥物為主。外涂達克寧、特比奈芬、聯(lián)苯芐唑等藥膏;面積大可采用采樂外洗;達克寧粉劑預防皺褶部位復發(fā)。嚴重者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氟康唑等。繼發(fā)感染及過敏作相應處理。切記療程規(guī)范、全程、足量,它們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掃描關注以下二維碼,了解更多健康咨詢?。?!






閩公網安備 3501020200098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