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靜脈炎的診療
現(xiàn)將靜脈炎發(fā)生的原因及靜脈防護措施介紹如下:
一、靜脈炎
1、靜脈炎的發(fā)生原因:
主要有機械性、化學性、感染性及
血栓性靜脈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2.5%-45%。
(1)化學因素:藥液過酸或過堿;過高滲或過低滲;刺激性較大人體對血管通路材料產(chǎn)生反應。
(2)機械因素:短時間內反復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圍穿刺;靜脈留置針或靜脈導管過粗過硬;留置靜脈導管時操作粗魯;輸入各種輸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種結晶物質)
(3)細菌因素:無菌操作不嚴格;微生物由穿刺點沿穿刺針或導管進入;導管內血液殘留;藥液污染、給藥裝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種疾病、氣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誘發(fā)靜脈炎的危險因素:
可干預:溶液的PH值、滲透壓、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體輸入量及速度。不可干預:病人的機體因素和藥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臨床表現(xiàn):
沿靜脈通路部位疼痛、壓痛。滴速減慢,穿刺部位血管紅、腫、熱、痛,觸診時靜脈發(fā)硬,呈條索狀、無彈性,嚴重者局部針眼處可擠出膿性分泌物,并可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按臨床表現(xiàn)進行臨床分型,包括:
紅腫型:沿靜脈走行皮膚紅腫、疼痛、觸痛。
硬結型:沿給藥靜脈局部疼痛、觸痛、靜脈變硬,觸之有條索狀感。
壞死型:沿血管周圍有較大范圍腫脹形成瘀斑至皮肌層。
閉鎖型:靜脈不通,逐步形成機化。(
血栓性靜脈炎)嚴重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等全身癥狀。
4、靜脈炎的分級(INS)
級別臨床標準
0 沒有癥狀
1 輸液部位發(fā)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輸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腫
3 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和/或水腫,條索狀物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
4 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和/或水腫,條索狀物形成,可觸及靜脈條索物長度大于1英寸,有膿液流出
二、靜脈炎的預防措施
1、合理選擇穿刺血管應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jié),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選擇前臂掌側靜脈,盡量不選下肢靜脈,因下肢靜脈瓣多,血流緩慢,易發(fā)生靜脈炎。長期輸液患者有計劃的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遵循從遠端到近端的原則,避開瘢痕、受傷、感染的靜脈。
2.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認真洗凈雙手,檢查靜脈留置針及透明敷料貼,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內,穿刺時消毒范圍在200px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盡量一針見血,減少對血管的機械刺激和損害。穿刺成功后用無菌透明貼固定,每72小時更換1次,紗布輔料48小時更換1次,如遇敷貼不粘或被污染應及時更換,防止細菌性靜脈壓炎的發(fā)生。外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72-96小時。
3、合理輸入液體和藥物根據(jù)所用溶液或藥物的類型、pH值、滲透壓、濃度、劑量、給藥速度,選擇適當?shù)妮斪⑼緩健J紫葢鶕?jù)藥物的性質和液體量調節(jié)輸液速度。當輸入刺激性強的藥物或大量補液時應選擇粗大靜脈,速度不宜太快,如輸入脂肪乳、甘露醇時可在穿刺時先將輸液器與氯化鈉溶液相連,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濃度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這樣可以防止液體外漏對血管壁造成傷害從而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文獻報道:滴注甘露醇時應加熱至35℃,使用套管針靜脈滴注,可減輕對血管壁的損害。在輸液順序上應先輸高滲液或刺激性較強的液體后輸?shù)葷B液或刺激性較小的液體,輸入血制品前后應用氯化鈉溶液沖管,以減少有效成分得附著,避免損害性藥物殘留血管內造成損害,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
1.4掌握正確的封管技術,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鹽水或生理鹽水采取邊退針邊推注的正壓封管方法(參考書:全國衛(wèi)生系統(tǒng)護士崗位技能訓練考試指導用書《護士崗位技能訓練50項考評指導》60)。
1.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靜脈留置針前一定要與患者溝通,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輸液過程中護士要及時巡視病房,指導患者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不輸液時盡量避免肢體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導管,睡眠時不要壓穿刺血管,如有滲漏立即拔管,更換穿刺部位。對于使用可能造成靜脈炎的藥物應對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及早進行心理干預。
三、靜脈炎的護理措施
1.早發(fā)現(xiàn)醫(yī)護人員應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端正服務態(tài)度;以溫和的語言、文雅的舉止、恰當?shù)姆绞秸J真向患者宣教并耐心傾聽患者感受;熟悉靜脈炎的臨床表現(xiàn);在使用藥物前認真閱讀書說明書,隨時巡視患者并早發(fā)現(xiàn)異常。尚未出現(xiàn)靜脈炎臨床表現(xiàn)者,應積極和患者近距離溝通,告之其用藥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感覺,使患者充分體會到醫(yī)務人員的關懷。
2.早護理若無法避免長期輸液而導致靜脈炎,首先協(xié)助患者抬高肢體,促進靜脈回流,并囑患者不要按壓炎癥部位,避免栓子脫落而形成栓塞。
(1)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物吸收,可促進某些藥物局部的滅活。作用。該法常用于20%甘露醇等靜脈滴注滲漏的早期。
(2)硫酸鎂濕敷硫酸鎂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對縮血管物質的反應性,使血管收縮,促進炎癥吸收。用50%的硫酸鎂溶液均勻的灑在無菌紗布上敷于患處。此法效果好,操作簡便,易于掌握。
(3)云南白藥的應用將適量云南白藥粉末先灑在無菌紗布上,將該紗布放于75%的乙醇內濕敷后置于靜脈炎血管處,并及時噴灑乙醇保持紗布濕潤,每日更換一次,直至痊愈,此法顯效快,治愈率高。
(4)土豆汁濕敷用新鮮土豆500g制成土豆汁100ml用紗布濕敷于患處表面,外用熱水袋熱敷,每次30min,早晚各1次。還可直接將土豆切成薄片敷于患處,待土豆片變黑重換新土豆片。
(5)喜遼妥軟膏涂抹喜遼妥軟膏活性成分是多磺酸基粘多糖,抑制組織中的蛋白質分解及透明質酸酶的活性,有抗炎、抗?jié)B出、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刺激受損組織再生的功能,可迅速緩解疼痛和壓迫感,減輕水腫和血腫能促進滲出液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癥的發(fā)展和加速血腫的吸收,對靜脈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6)抗感染治療如何并感染,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
(7)超短波理療在局部服藥的同時可配合紅外線照射方法,每日2次,每次20-30min。紅外線的熱作用能降低神經(jīng)末梢的興奮性而止痛,有助于血管壁創(chuàng)傷的修復。
靜脈炎是在輸液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上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十分重要,必須積極消除及減少引起靜脈炎的各種因素。輸液性靜脈炎主要以預防為主,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以人為本,以護理對象為中心,嚴格執(zhí)行護理操作,延長血管使用壽命,以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