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她媽?
腫瘤腫瘤(tumor,neoplam)是一種基因病,但并非是遺傳的。它是指細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發(fā)生了改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單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腫塊,因而得名。
英文名 tumor
腫瘤
根據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機體的危害性的不同,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前者生長緩慢,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不發(fā)生轉移,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后者生長迅速,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還會產生有害物質,破壞正常器官結構,使機體功能失調,威脅生命。
腫瘤性增生與非腫瘤性增生有本質的區(qū)別:非腫瘤性增生為機體生存所需,所增生組織能夠分化成熟,并且能夠恢復原來正常組織的結構和功能,且這種增生到一定限度就不再繼續(xù)。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具有異常的形態(tài)、代謝、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生長旺盛,具有相對自主性,即使后來致瘤因素不存在仍能持續(xù)生長。
腫瘤分類
通常以組織發(fā)生為依據,每一類別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對機體影響的不同而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
1.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轉變?yōu)榘?。常見的癌前病變有?br/>
(1)粘膜白斑:常見于口腔、外陰等處粘膜。由于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并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yōu)轺[狀細胞癌。
(2)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yōu)閷m頸鱗狀細胞癌。
(3)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fā)、多發(fā)均可發(fā)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fā)者,更易發(fā)生癌變。
(4)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fā)生癌變。
(5)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fā)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fā)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6)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復潰瘍和粘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fā)生結腸腺癌。
(7)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和瘺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fā)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8)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2.非典型性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tài)的增生,形態(tài)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不足以診斷為癌,多發(fā)生于皮膚或粘膜表面的鱗狀上皮,也可發(fā)生于腺上皮。這種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達到全層的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難逆轉而發(fā)生癌變。癌前病變常通過這種形式轉變?yōu)榘?br/>
3.原位癌:
原位癌指粘膜鱗狀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幾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潤生長者稱為原位癌。如子宮頸、食管及皮膚的原位癌。
臨床診斷
腫瘤的分級和分期
一般只用于惡性腫瘤。
腫瘤
腫瘤的分級:I級為分化良好,屬低度惡性;II級為分化中等,屬中度惡性;III級為分化很差,屬高度惡性。
腫瘤的分期:根據原發(fā)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范圍以及是否累及鄰近器官、有無淋巴結轉移、有無血源性或其他遠處轉移確定腫瘤發(fā)展的程期或早晚。國際上廣泛采用TNM分期系統(tǒng)。T是指腫瘤的原發(fā)灶,隨著腫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來表示;N指局部淋巴結受累及,淋巴結未累及是用N0表示,隨著淋巴結受累及的程度和范圍的擴大,依次用N1—N3表示;M指遠處轉移,無遠處轉移者用M0表示,有遠處轉移用M1表示。
原發(fā)腫瘤(T)分期
Tx: 原發(fā)腫瘤大小無法測量;或痰脫落細胞、或支氣管沖
洗液中找到癌細胞,但影像學檢查和支氣管鏡檢查未發(fā)
現(xiàn)原發(fā)腫瘤
T0: 沒有原發(fā)腫瘤的證據
T1: 單個腫瘤結節(jié),無血管侵潤
T2: 單個腫瘤結節(jié),并伴血管侵潤;或多個腫瘤結節(jié),最
大徑均≤5cm
T3: 多個腫瘤結節(jié),最大徑>5cm;或腫瘤侵犯門靜脈或肝
靜脈的主要分支
T4:腫瘤直接侵犯除膽囊以外的附近臟器;或穿破內臟腹膜。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腫瘤
腫瘤一詞在醫(yī)學專著中定義為:“腫瘤是人體器官組織的細胞,在外來和內在有害因素的長期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以細胞過度增殖為主要特點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與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無關,不按正常器官的規(guī)律生長,喪失正常細胞的功能,破壞了原來器官結構,有的可以轉移到其它部位,危及生命?!蹦[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而癌癥則是一類惡性腫瘤。由于良性腫瘤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所以下面著重介紹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從組織學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上皮細胞發(fā)生惡變的稱為癌,如肺上皮細胞發(fā)生惡變就形成腫癌,胃上皮細胞發(fā)生惡變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類由間葉組織發(fā)生惡變的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人們對癌聽得較多,而對肉瘤聽得較少,這與癌癥病人遠比肉瘤病人為多有關。臨床上癌與肉瘤之比大約為9:1。
那么,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癌作為一類惡性腫瘤,是由人體內正常細胞演變而來的。正常細胞變?yōu)榘┘毎?,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人體無法約束它,產生所謂的“異常增長”。異常增長是相對于細胞的正常增生而言的。人體細胞有一個生長、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老化的細胞死亡后就會有新生的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可見,人體絕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生。但是這種正常細胞的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細胞的增生則是無止境的。正是由于這種惡性增生,使人體大量營養(yǎng)物質被消耗。同時,癌細胞還能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癥狀。如果發(fā)現(xiàn)和治療不及時,癌細胞還可以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后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fā)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其后果極為嚴重。
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OR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后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fā)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于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fā)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huán)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復制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后出現(xiàn)癌癥。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癥。人體得到負離子后,由于負離子帶負電荷,有多余的電子,可提供細胞缺失的電子,從而阻斷惡性循環(huán),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研究結果也表明抗氧化治療對于腫瘤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最重要的癌抑制基因之一負離子的抗氧化作用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良惡性腫瘤鑒別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qū)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明顯不同,因而對機體的影響也不同。區(qū)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對于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組織分化程度:良性腫瘤分化好,異型性小,與原有組織的形態(tài)相似;惡性腫瘤分化不好,異型性大,與原有組織的形態(tài)差別大。
顱內腫瘤
(2)核分裂像:良性腫瘤核分裂像無或稀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惡性腫瘤核分裂像多見,并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長速度:良性腫瘤緩慢;惡性腫瘤較快。
(4)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多見膨脹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常有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清楚,故通??赏苿?;惡性腫瘤為浸潤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無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動,后者伴有浸潤性生長。
(5)繼發(fā)改變:良性腫瘤很少發(fā)生壞死和出血;惡性腫瘤常發(fā)生壞死、出血和潰瘍形成。
(6)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惡性腫瘤常有轉移。
(7)復發(fā):良性腫瘤手術后很少復發(fā);惡性腫瘤手術等治療后經常復發(fā)。
(8)對機體影響:良性腫瘤較小,主要引起局部壓迫或阻塞,如發(fā)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后果;惡性腫瘤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fā)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并無絕對的界限,某些腫瘤的組織形態(tài)介于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腫瘤可發(fā)生惡性變化,個別惡性腫瘤也可停止生長甚至消退。如結腸息肉狀腺瘤可惡變?yōu)橄侔?,個別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見于少年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有時能發(fā)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有時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發(fā)育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