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六大副作用及處理
ACEI類藥物6大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與流程2016-01-21 醫(yī)學界心血管頻道ACEI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咳嗽、低血壓、高鉀血癥、腎功能惡化或急性腎衰竭、血管性水腫等,不良反應要如何處理,看了以下的處理流程,你會了然于胸。
作者:木小一
審核:張永珍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心內(nèi)科
來源:醫(yī)學界心血管頻道
一、咳嗽
咳嗽是ACEI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臨床試驗中約5%-10%的患者發(fā)生干咳,非劑量依賴性,通常發(fā)生在用藥1周至數(shù)月之內(nèi),程度不一,夜間較為多見。ACEI藥物導致的咳嗽一般停藥后1-4周可緩解,部分患者停藥3個月緩解。
ACEI導致咳嗽的處理步驟
二、低血壓
少數(shù)患者可有無癥狀性可耐受的低血壓(收縮壓<90mmHg);
少數(shù)患者可有癥狀性低血壓,特別是在首劑給藥或加量之后;
低血壓最常見于使用大劑量利尿劑后、低鈉狀態(tài)、血漿腎素活性高的患者;
一些患者在給予ACEI后出現(xiàn)血壓迅速下降,這種效應被稱為“首劑低血壓”,多見于冠心病合并HF患者。
低血壓的處理
(1)無癥狀者在嚴密觀察下仍可繼續(xù)使用。
(2)有癥狀,調(diào)整其他有降壓作用的藥物,如硝酸鹽、鈣通道阻滯劑或其他擴血管藥物。
(3)無液體潴留,利尿劑減量或暫時停用,嚴重低鈉血癥患者(血鈉<130mmol/L)可酌情增加食鹽攝入。
(4)減小ACEI劑量。
三、高鉀血癥
常見于冠心病合并HF、老年、腎功能受損、糖尿病、應用保鉀利尿劑(螺內(nèi)酯)或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患者。
對合并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主要經(jīng)腎臟排泄的ACEI治療出現(xiàn)高鉀血癥,可替代為經(jīng)肝腎雙通道排泄的ACEI或應用排鉀利尿劑。
高鉀血癥的處理
(1)輕度高鉀血癥(≤6.0mmol/L)可繼續(xù)治療,但應加強監(jiān)測。
(2)當血鉀>6.0mol/L時,停用ACEI,根據(jù)升高程度及伴隨的心臟傳導改變給予相應處理,必要時可以葡萄糖酸鈣,小劑量胰島素,血壓凈化等。
四、腎功能惡化或急性腎衰竭
可能出現(xiàn)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值(eGFR)下降,尤其是用于腎動脈狹窄或血容量減少的患者,或與NSAIDs、環(huán)氧化酶-2阻滯劑(尼美舒利、塞來昔布、羅非考昔)合用時。
腎功能惡化或急性腎衰竭的處理
(1)ACEI治療初期血肌酐或尿素氮水平可能有一定程度增高;
(2)升幅>30%-50%為異常,提示腎缺血,應停藥,并積極尋找病因;
(3)腎功能異常患者使用ACEI,宜選擇經(jīng)肝腎雙通道排泄的ACEI為好;
(4)肌酐>265μmol/L(3mg/dL)禁用ACEI;
(5)老年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以及原有腎臟損害的患者特別需要加強監(jiān)測;
(6)急性腎衰竭多發(fā)生于心力衰竭患者過度利尿、低血容量、低鈉血癥、雙側(cè)腎動脈狹窄、孤立腎、移植腎等情況下。
五、血管性水腫
血管性水腫雖然罕見,但有致命危險。癥狀不一,嚴重者可發(fā)生喉頭水腫致呼吸困難而死亡。此外還要關(guān)注內(nèi)臟血管性水腫:
血管性水腫的處理
(1)一旦疑為血管性水腫,應立即停藥,必要時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或(和)抗組胺藥物。并告知患者終生避免應用所有的ACEI類藥物。
(2)治療血管性水腫的新藥艾替班特,優(yōu)于激素 抗組胺藥物
六、胎兒畸形
妊娠期孕婦服用ACEI類藥物可引起胎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