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縫扎術
胎兒娩出后 24 小時內(nèi)陰道流血量超過 500 ml 者,稱為產(chǎn)后出血,是孕產(chǎn)婦死亡的重要原因,為產(chǎn)科危癥之一,應特別重視。其主要原因為宮縮無力或胎盤植入、粘連,順產(chǎn)后及剖宮產(chǎn)術中發(fā)現(xiàn)子宮出血不止時常使用子宮縫扎術(UCS)止血。最近,中國北京煤炭總醫(yī)院的 Guang 教授等對子宮縫扎術進行了總結并提出「&」縫合方法僅用于前置胎盤植入的情況,如果宮底無出血,可僅對下段行「&」縫合,類似垂直背帶縫合,而上段出血者予以 Hayman 法縫合,結果發(fā)表在 Arch Gynecol Obstet 上。
UCS 分類
一、根據(jù)縫合方式分類
1. 貼合子宮前后壁止血,如 B-Lynch、Hayman 縫合法;
2. 縫合子宮前后壁,如 Cho 式、U 型縫合及 Hwu 式;
3. 三明治縫合法,如 Nelson 式;
4. 單層局部縫合(前壁或后壁),如八字縫合。
二、根據(jù)解剖部位分類
1. 子宮下段縫合,如 Hwu 縫合及 Dedes 式;
2. 子宮上段縫合,如 B-Lynch、Hayman 縫合法;
3. 局部縫合,如 Cho 式;
4. 包扎縫合子宮,如 Pereira 式,多針橫縱向縫合子宮。
三、根據(jù)產(chǎn)后出血原因分類
1. 宮縮乏力,如 B-Lynch、Hayman 縫合法;
2. 胎盤因素,如 Cho 式及 Li 縫合法;
3. 子宮內(nèi)膜撕裂,如 Cho 式或八字縫合等。
四、根據(jù)縫合方向分類
1. 縱向縫合,如 B-Lynch、Hayman 縫合法;
2. 橫向縫合,如 Ying 式縫合;
3. 十字交叉縫合,如 M-Y 式縫合;
4. 包扎縫合子宮,如 Pereira 式縫合。
五、根據(jù)縫針是否穿透宮腔分類
1. 穿透宮腔,如 Hayman 縫合法;
2. 未穿透宮腔,如 Zheng 式縫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