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說血管堵塞,下意識就會想:
“肯定是血管里存了太多的垃圾,需要清潔血管!”
而且很多廣告商為了達到產品效果,
也會對“清除血管垃圾”加以誘導。
但,實際上真相如何呢?
真的有血管垃圾需要清除嗎?
血管垃圾是什么?
所謂的“血管垃圾”,其實是飲食中攝入的有害物質或是我們本身的代謝產物,但它們都只是被血液攜帶著,最終能夠被肝臟或腎臟代謝分解并排泄出體外,多數情況下并不會構成對血管的直接傷害。
那血管堵了是怎么一回事呢?
導致血管堵塞即血栓形成最大的元兇,其實是我們自身的凝血系統功能失衡。
正常情況下血管中的血液是不會凝固的,這是由于血管內皮細胞在起作用,不過它有著抗血栓形成和促血栓形成的雙重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占主導,借以維持血液的流通。
不過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雙重作用會出現平衡紊亂,繼而促發(fā)一系列的病理反應,其中就包括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除了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栓形成還有以下兩種原因:
1、血液流速的變化:
也是我們常說的血液流變學,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受到血管壁摩擦力的作用,它的高低代表著血液的粘稠程度,而這個血粘度的增加又意味著血流減慢和切變率的增加,同時血流減慢及切變率的增加會加重內皮的損傷。
2、血液組分的變化:
抗凝蛋白:
它存在于血漿之中,包括類肝素物質,蛋白C、蛋白S以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抑制物這三種不同的蛋白。它們的缺乏或功能異常也可導致血液呈現為高凝狀態(tài)或者說血栓前狀態(tài)。
血脂增高:
高脂血癥中低密度脂蛋白可直接損傷內皮,促進血細胞聚集,膽固醇即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還會再血管壁沉積,產生粥樣硬化斑塊,同時血液中過多的脂類物質也會使得血流速度減慢,這也是讓血栓形成的一個方面。
血栓形成會有哪些危害?
血栓形成之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血管變狹窄,相應器官供血不足,或者因為血管斑塊不穩(wěn)定而出現破裂,而最大的危害則是一旦斑塊多次破裂或血管嚴重堵塞,將會直接導致該臟器梗死,腦梗、心梗、肺栓塞這些疾病就是這樣產生的。
“ 為了防范于未然,要對血栓形成即血管堵塞這個情況加以重視,為防治血栓形成,可以嘗試以下的有效手段。”
如何預防血管堵塞?
1、定期檢查:
血管堵塞這種情況易發(fā)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因此倡議中老年人都應重視血液流變學及凝血酶原的檢測,觀察自身血液的粘稠情況,并結合血脂檢查的結果加以評估。同時還應注意檢查血管的彈性,是否已存在硬化的現象。
可選擇的項目為動脈硬化檢測或頸部血管彩超檢查。
2、遠離危險因素:
除了高齡這個危險因素不可改變之外,其他的缺乏運動、飲食結構不科學、吸煙等高危因素都是我們可以進行調整的。
適當增加運動,減少飲食中的油脂含量,適當使用降脂藥物或食物,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
3、科學合理的抗栓治療:
千萬不要自己胡亂吃溶栓抗凝藥,預防性的溶栓治療并非不可,但即便是專業(yè)的醫(yī)生,具備有相關的知識且結合你檢查所得的數據,也還要在多年的經驗指導下才能夠擬定出適合的治療方案,若有不慎,還可能出現副作用。
目前,
心腦血管疾病早已是我國死亡人數中占比最高的疾病,
因此預防血管堵塞,不容小覷!
希望大家都能多加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