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在就醫(yī)時都會遇到一項檢查——核磁共振(簡稱MRI)。
很多人一聽檢查名字里有個“核”字,就懷疑有輻射,甚至抗拒做檢查。
核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什么情況下需要做這個檢查?今天小薇來和大家解答。
核磁共振檢查,有核輻射嗎?
當然沒有!
核磁共振,雖然名稱里帶了“核”,但它本身和核輻射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里的核指的是氫原子核(水分子)。
由于人體60%~70%的重量是水分,核磁共振檢查,就是把身體放在合適的磁場中,發(fā)送信號讓身體水中的氫元素響應,通過電腦繪制成精確的立體圖。
看到這里,可能有朋友會認為:既然如此,那所有的檢查都安排磁共振就好了,還不用擔心如CT、X光一樣的輻射風險。
理論上,確實任何部位都可以進行核磁共振,但由于身體部位含水比例不同,以及其他因素影響下,在醫(yī)院就診時,醫(yī)生開具核磁共振檢查的頻率并不高。
為什么醫(yī)生很少建議
做核磁共振檢查?
1、檢查費用相對昂貴
核磁共振設(shè)備維護成本高,檢查費用相比CT昂貴,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CT項目的清晰度就已足夠,偶爾做CT的輻射劑量也會被人體自然代謝,沒有太大影響。
核磁共振一般會作為CT檢查的補充,如果CT檢查的清晰度夠用,就不用再安排核磁共振。

2、有些部位不適合做
如肺部、胃腸部,含氫原子少、氣體多,對核磁共振的成像有影響,不建議做。
3、檢查時間相對較長,噪音較大
核磁共振每個部位的時間可能需要十分鐘到半小時左右,患者需要一直保持靜止不能動(想象在拍照,動了畫面就糊了)。
而且檢查時儀器的噪音相對較大,對患者的配合度、幽閉環(huán)境耐受度、噪音接受度要求很高。
4、有些人不能做
金屬對核磁共振儀器存在干擾,裝有鋼釘、心臟支架、假牙、心臟起搏器、金屬節(jié)育環(huán)等人士,是不能做的。
前陣子美國就發(fā)生了一起戴金屬鏈闖核磁共振室喪命的新聞:

(圖源:微博新聞截圖)
如果實在擔心CT檢查的輻射,并符合核磁共振檢查條件的朋友,可以咨詢醫(yī)生開具核磁共振檢查替代。
最后,有關(guān)核磁共振檢查,小薇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項,大家可以收藏好。
總的來說,關(guān)于核磁共振檢查,最重要的一句話:到了醫(yī)院,一切最好都聽醫(yī)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