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話題在微博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一位70多歲的奶奶因每天熬夜玩手機,視力急劇下降,最終被確診為2300度近視!
(來源:微博截圖)
面對如此驚人的近視度數,不禁引發(fā)眾人擔憂:這樣的視力狀況究竟意味著什么?又會對眼睛造成哪些嚴重危害?
6月6日是第30個全國愛眼日,本次主題是“關注普遍的眼健康”。今天,小薇將與大家一起探討這些疑問,共同筑牢眼健康的防線。
2300度近視到底多可怕?
離失明只有1步之遙!
對于普通人而言,超過600度屬于“高度近視”,超過1000度則是“超高度近視”。
而近視度數高達2300度,這意味著眼球結構發(fā)生巨大變化,眼軸過長,眼部組織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容易引發(fā)多種嚴重的眼部并發(fā)癥:
?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被牽拉變薄,可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傷;
?黃斑裂孔:黃斑區(qū)組織破裂形成孔洞,導致視物變形,視力嚴重下降;
?白內障等并發(fā)癥:晶狀體渾濁,視物模糊、畏光,視力逐漸下降;
?青光眼:眼壓升高逐漸損害視神經,很可能致盲。
值得警惕的是,這些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不僅治療難度極大,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
雖然新聞中這位奶奶的案例較為極端,但她長時間、近距離、熬夜玩手機的日常模式,恰恰都是現代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tài)。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用眼習慣的背后,“視力危機”的陰影早已悄然籠罩在每一個人身上!
“手機依賴”癥,
正在偷走你我的視力!
最新發(fā)布的《2024國民眼健康年度報告》中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每日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長集中在2-6小時。
與此同時,年輕群體對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這導致了眼科疾病發(fā)病率的大幅攀升。
尤其是在18至35歲的青年群體中,干眼癥的發(fā)病率已經高達63%,與十年前相比,這一數值飆升了整整400%。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日常使用手機的習慣,是否常有這些傷眼行為: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短期內可能并無明顯不適,但隨著時間推移,各類眼部問題將逐漸顯現。
如果發(fā)現眼睛出現以下任意一種緊急情況,切勿拖延,需要立即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的眼科就診!
視力受損不僅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還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影響。
只有日常做好護眼措施,才能讓我們的眼睛始終保持健康狀態(tài)。接下來,小薇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簡單有效保護眼睛的好辦法。
日常護眼,從這3件小事做起!
1、進行20-20-20護眼法?
每看書、電子屏幕20分鐘,就要停下看20英尺(約6米)外的景物,再做20秒眼球轉動操,有助于緩解眼睛疲勞,保護視力,預防干眼癥。
2、多吃富含葉黃素的食物?
葉黃素是眼睛的 “天然保健品”,推薦多吃:
? 深綠色蔬菜:菠菜、西蘭花、生菜等;
? 黃橙色蔬果:胡蘿卜、玉米、南瓜、橙子等。
3、定期進行眼部檢查?
建議一般人群每年去公立醫(yī)院眼科,進行1次眼部檢查,以下是不同年齡段的推薦檢查項目。
18歲以下:每年1次視力與屈光檢查;
18-40歲:每年1次視力與屈光,以及眼底檢查;
40歲以上:每年1次視力與屈光以及眼底、視野檢查。
小薇提醒:特殊人群(如 “三高” 患者、有家族眼病史者)需遵醫(yī)囑增加檢查項目和頻率。
總的來說,現代人“屏幕成癮”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各類眼病高發(fā)的重要誘因。
預防永遠勝于治療,從今天起養(yǎng)成健康的用眼習慣,結合科學的營養(yǎng)補充,并定期進行專業(yè)的眼部檢查,就能更好地保護眼睛健康。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記得為小薇點贊+在看,分享給更多親朋好友哦~
健康值得傳遞
關愛家人朋友,關注健康之路